9月26日,“新常态航空驱动经济发展论坛”在2015郑州航展室内展馆举行。论坛强强联手政府部门、航空研究机构、航空高校和通航企业,深度探讨航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研讨航空产业技术的前沿领域和关键行业的发展态势,对航空人才智库的关键要素也有深度分析。
此次高峰论坛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主办,主题是“中国梦、航空志、中原情”。河南省民用航空管理相关政府部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企事业单位等百余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
本次论坛设有8演讲环节。河南省民航办副主任康省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宁,清华大学清华-北卡EMBA中方主任蔡临宁,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马剑,中航国际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宇明,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民航发展所所长胡华清,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经济研究院副主任赵巍和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学院综合交通研究所所长欧阳杰分别就各自主题进行发言。
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庆忠,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院长施进发分别致辞。本次论坛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张锐主持。
李庆忠在致辞中表示,新常态下航空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在我国迅速发展,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伴随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全市上下为实验区的申报、规划和建设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李庆忠认为,在此背景下,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先后成立的一批创新发展平台,已经成为航空经济领域的学术高地。
施进发在致辞中说,航空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相继成立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和郑州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发展平台。施进发表示,这些创新发展平台业已打造为开展航空经济理论和应用研究,从事航空经济、航空产业、航空政策等领域创新研究,开展航空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持平台,将进一步促进航空产业技术进步,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核心竞争力。
论坛中,各位演讲嘉宾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针对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层面、通用航空的产业规模及发展、航空物流货运交易系统、枢纽机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民航业的发展、郑州航空港“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等前沿领域和关键性问题,从不同的专业领域,多家度、深层次提供思路和建议。
康省桢以《航空助推经济腾飞》为题,通过梳理河南民航业的发展情况和分析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战略、产业情况、经济指标和初步成效,进而透视发展通用航空对河南省的意义和影响。康省桢表示,加快通航产业发展,可以为公共运输储备飞行、维修等专业技术人才,推动我省民航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支持通航飞机、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设计、研发和制造,可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通用航空可以完善我省公共应急救援服务体系,可以带动旅游、金融等关联产业发展。
张宁以《“十三五”航空枢纽及综合交通体系的思考》为题,对航空枢纽规划的定位和属性进行深度考量。他提到,民航与其它交通方式的一体化,必须以民航的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营为前提,实现“以人为本”的旅客运输和以“以时间效率为本”货邮运输。张宁通过分析航空枢纽一体化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设目标,以及相应的政策与保障措施。
马剑以《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思考》为题,结合美国、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的通航产业发展历程,就我国通航运营业的现状、通航制造商的特点及问题以及通航的相关政策现状作出了分析。他表示,现阶段需制定总体战略目标,力争形成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创新能力活跃、资源配置合理、产业布局合理、政策制度完善的通用航空产业生态圈。
付宇明以《中国通航产业价值链研究与分析预测》为题,对当前国内通航市场的形态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剖析。他表示,随着国家低空开放政策的颁布,通航市场将呈快速增长态势,预测2015-2020年中国通航产业将转入快速发展期,年均增速约30%,市场直接经济规模将由目前的167亿元,在2020年达到835亿元。
胡华清在《中国民航发展思路》中表示,目前中国的通航产业大致呈现出航空运输持续增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安全保障基础更加牢固、通用航空发展初见成效、航空经济方兴未艾等特点。他表示,通航产业的战略重点将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空管系统建设等问题上,以提升通航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蔡临宁以《跨境电商与航空物流发展思考》为题,详细解说了跨境电商与航空物流两者之间的关系。赵巍在《民航助推“一带一路”立体升级》中呼吁要把握好由“一带一路”带来的国际化市场机遇,思考中国民航要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欧阳杰以《机场地区“港、产、城”一体化--以郑州航空港发展模式为例》,详细介绍了大型枢纽机场地区的发展态势和综合开发模式,并结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北京顺义航空城等案例进行了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