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14年,西安航空学院在各类比赛中成绩优异,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3项;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暨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像这样的比赛获奖,学校历年还有很多。长期以来,西安航空学院始终坚持主动贴近、主动融入、主动服务航空工业发展,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全面推进学校与社会、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有效结合,围绕航空做文章,在应用型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这条主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突出特色 优化学科结构
西安航空学院修订完善了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本着传承和发展的理念,提出了“特色学科专业重点发展,优势学科专业优先发展,市场急需学科专业加快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原则;出台了《西安航空学院关于突出航空特色加强内涵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学科(专业)结构优化重组,构建以航空为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升本三年多来,学校本科专业由升本之初的4个增加到现在的14个,涵盖航空、机械、材料、电气、自动化等十大专业类别,面向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航空运输类等专业占到本科专业总数的50%以上,初步形成了与航空产业紧密联系的航空特色专业体系。其中,“飞行器制造工程”本科专业获批陕西省本科学校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完善方案 加强人才培养
按照“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西安航空学院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强知识结构的复合型。方案修订坚持“一个核心、三个统筹”,即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统筹通识课与专业课,打通两类课程的有机联系;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发展。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活动,主动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听取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将收集到的反馈信息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学校还从航空企事业单位聘请专家担任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指导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
校企合作 创新培养模式
西安航空学院继续完善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海航班”“台达机械班”“台达电子班”“天航班”等校企合作项目深入推进。在同企业积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学校还全方位推进合作育人,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安莱盛亿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在学校设立“中航电测力学电测实验室”“电气测试技术实验室”。
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地处西安阎良航空产业基地的地域优势,与中航工业西飞等航空企业深度合作,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结合航空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与中航工业一飞院开展基于学生科技活动为主线的试点改革;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结合测控技术省级教学团队建设,与中航工业强度所合作,围绕校企合作“强度测试”人才培养带动专业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西安丝路软件公司合作,把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及测试作为主线贯穿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对接。
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西安航空学院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学校积极构建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资助体系,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和学科竞赛活动,各院系结合专业特点,组建了缔造者机器人协会、机械制造创新团队、航模队、数学建模队等学生科技活动组织,配备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三年来,学校获批国家、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5项。学生在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设计大赛、航模锦标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屡次获得好成绩,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93余项、省级奖项8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