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航局发布《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航空公司验证和评估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南的出台对机上使用PED给予“政策松绑”,这意味着旅客在万米高空上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PED,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已不再是梦想,空中“与世隔绝”将退出中国民航历史舞台。
指南一经出台,国内各大航空公司都已按捺不住。1月17日,海航和东航相继宣布搭乘航班的旅客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1月18日凌晨,由海航集团旗下公司喜乐航提供机上网络运营、海南航空总裁孙剑锋亲自执飞的中国民航历史上PED开放第一班航班HU7781顺利降落北京首都机场,掀开了民航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开放“禁空” 航空WiFi是蛋糕还是毒药?
移动通信和卫星技术的发展,让机载WiFi服务旅客在空中上网、刷微博、聊微信成为可能。随着指南的落地,飞机这座网络信息的最后孤岛被打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曾表示,2024年,中国将由现有的全球第二大航运系统,变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由WiFi上网带来的旅客行为习惯大数据,也成为了“香饽饽”,推动着航空公司从过去以卖机票为中心转变为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拓展了航空公司个性化服务内容,促成了航空公司与广告商、影视文化企业、电子商务平台、通信企业的合作,也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但航空WiFi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也让很多航空公司骑虎难下。有数据表示,改造一架飞机,使其可以提供空中上网业务,需要一次性投入成本约300万美元。更让人头疼的是,一年运营成本也不可小觑,单单租赁卫星宽带资源花费每年就可产生400-500万美元成本。这笔建设和运营航空WiFi的巨大成本开支,让本已利润薄弱的航空公司犹如雪上加霜。
比拼服务是占领航空WiFi的市场加速器
尽管航空WiFi这块蛋糕吃起来并不容易,真正实现“天地互联”也并非易事,但是航空公司还是跃跃欲试,因为需求和提升空间也从侧面昭示着商机和掘金点。从航空WiFi整体来看,WiFi稳定性和速度是各大航空公司比拼服务的关键,因为WiFi连接速度直接影响着旅客接受个性化服务的体验感,是商业模式能否成功嫁接的关键。有旅客对媒体称,体验过航空WiFi后,感觉速度差强人意,仅能正常接发微信信息,如果想打开APP或点开视频基本很难实现。
作为航空WiFi市场最早一批吃螃蟹者,早在2016年,海航旗下喜乐航就已经为海南航空第一架787-9客机首飞提供全客舱覆盖的机上WiFi卫星上网服务。喜乐航COO李洋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机上WiFi的速度问题目前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卫星资源数量和带宽,相比于地面人们常用的4G网络从体验上是有差距的。从硬件来讲,需要等待下一代卫星的商用来提升;喜乐航现在正在通过优化软件系统,改进数据处理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适用的产品开发来优化旅客的速度和服务体验。同时,喜乐航作为行业一份子,也正在与业界一起推进国内机载WiFi的技术升级。相信随着行业的整体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用户体验也会随之提升。
航空WiFi盈利模式正在探索,未来可期
那么,航空WiFi究竟如何实现盈利?航空公司通过机上WiFi创造辅助收入,有四个主要收入来源:第一个是向乘客收取使用WiFi的费用;第二个是电子商务与目的地购物,这方面,由于国内的移动支付覆盖率高,因此可以挖掘的空间很大;第三个是广告收入;第四个是提供优质内容,向乘客提供直播内容、付费视频等。
目前来说,由于国家相关法律和规章的限制,国内的机上WiFi暂时还不能向乘客收费。即使未来可以向乘客收费,要完全通过乘客付费来平衡收支也是较为困难的,更遑论盈利了。所以机上WiFi的盈利模式,目前看来还应该是后向收费,即通过广告营收来实现。但这个广告营收不是单纯的卖广告位,而是可以通过大数据和技术算法,达到千人千面的精准推送。2017年3月8日,海南航空、喜乐航、支付宝三方合作,正式宣布开通国内航班空中移动支付服务。当日的海南航空HU7619航班成为国内首个实现了空中移动支付的航班,诞生了国内第一笔万米高空的支付宝订单。不同于一般的机上WiFi服务商,喜乐航在为旅客提供互联网连接的同时,还将自己定位为“机上时间运营者”,由喜乐航搭建的机上WiFi更像是一个平台,喜乐航作为运营商搭建平台,吸引合作伙伴入驻,共同为旅客提供服务,然后进行收益分成,商业前景可期。
在没有开通航空互联网之前,空中还是一块信息孤岛,机上WiFi和手机的开放将打通空中和地面的端口,搭建一个机舱内的共享开放平台。目前国内民航的旅客运输量已经突破5亿,平均每个乘客在飞机上的时间有接近2.5小时。这总计超过10亿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如果有了互联网的开通,商业开发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潜力都是巨大的,不光是与地面可以通过微信等软件实现通话,各种地面成熟的互联网产品都可以根据航空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带到客舱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