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服务 >

民航时评:从春运解析民航发展空间

发布日期:2017-02-17 来源:未知 下载此文章

       今年春运已近尾声。这个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周期性最强的人类大迁徙,已经入选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运输高峰。据官方发布的信息,2017年春运将运送旅客29.78亿人次,这还仅仅是根据各方运输能力预估的数据,如果考虑到超载、自驾、拼车、摩托车等各类交通形式,实际流动需求应远超过30亿人次,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13亿人口的2.3倍,世界人口的1/3。

       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直接考验国家交通系统能力,也更凸显了不同交通方式的相对优势与发展空间。依照国情,铁路、公路是绝对主力,民航是必要补充。据运力安排估计,2017年民航春运预计运送旅客5830万人次,为春运运输总人次的2%,考虑到春节期间平均客座率与平常无异(82%-85%),航空运输需求也属意料之中。在地区间经贸联系如此紧密、运输需求如此庞大的背景下,不由得引发一个基本思考:民航如何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先来看国内。今年春运期间,热门航线平均飞行距离1416公里,显示民航在1500公里以上仍具有绝对优势。1500公里以内,与民航形成替代的是高铁。通常讲,大众选择国内交通出行方式,考虑三个关键要素:一是便捷,二是价格,三是服务质量。就便捷性而言,近些年,各地已经把航空出行便利作为优先要素,在各类城市发展规划中,尽可能把机场作为核心的交通节点,各类交通设施与之有效接驳,航空出行便利性明显增强。就服务质量而言,近几年航班治理措施行之有效,航班正常率逐年提高,民航服务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总体依然保持领先。因此,旅客是否选择民航作为出行方式,考虑的最核心因素仍然是“价格”。近10年来,民航运价作为国家价格改革的重点领域,航空公司已有较充分的市场定价权。特别是,国内航空市场准入大幅度放开,核心市场的竞争程度已经超过美国,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基本形成,由此带来的直接效果是民航运价大幅下降。             2006年~2016年,实际客票价格已经下降了40%,远大于全国交通工具综合运价的平均降幅(12%),更多人开始把民航作为出行方式,航空普及性大大提高。但是,民航票价依然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高的,客票全价比高铁要贵一倍,春运期间高铁当仁不让成为出行首选,客运量已占到春运总人次的4%。显然,由于交通结构不同,我们不宜再根据美国民航的发展经验来推演我国民航的发展空间。实际上,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均GDP8000美元~30000美元),随着高铁网络进一步扩展(八纵八横),高铁网将实现相邻大中城市之间1小时~4小时的城市圈,高铁在实际购买力水平和通达性上都更符合国内出行消费需求。以此情况预期,国内航空运输将继续保持一个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在发展空间上恐难以有更大的突破。

       再来看国际。毫无疑问,国际市场是当前我国航空运输当之无愧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航空公司最重要的市场突破点。出境游已经成为我国中产阶级消费风潮,今年春节民航旅客中有2/3为出境游。

       未来10年,我国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航空运输市场,规模为美国的2倍。在这个市场上,唯一的竞争对手是外国航空公司。通常在世界上的竞争也有两个维度,要么成本比人家低,要么经营有独到之处。

       就成本而言,航空运输最大的两项成本航油、飞机购租费用绝大部分要对外采购,要素价格随世界市场形势变动,基本无法控制。同时,次之的两项成本劳动力成本和机场服务费也在经济高速增长中不断增加,我国航空公司在成本方面已没有太多优势,这一点与新兴的大型航空公司——阿联酋航空相比尤为明显。再来看独到之处,我国航空公司“主动飞出去”是最近三五年的事情,在国际航空市场上尚属“新兵”,与早已摸爬滚打多年的欧美老牌航空公司相比,在商业模式、规模经济、市场主导力等方面,均有不小的距离,是名副其实的“市场跟从者”。目前,我国航空公司之所以在部分国际市场上取得反转,核心原因应该是我国为市场需求来源地,而并非经营上的“独到之处”,如果剔除地方补贴因素,国际航线运营实际处于亏损状态,显然非竞争的长久之计,如果要在国际市场取得长久的突破性发展,必须在把握市场机遇的同时,独辟蹊径。

       最后探讨思路。我国民航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外在因素越来越多,是国家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的直接受益者。但是,要更好把握机遇,必须实实在在地去寻找突破性的发展路径,在发展外延和内涵方面狠下功夫,才能获得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具体有两条思路上的建议。

       一是打造合理的全球航线网络。网络效应和规模经济是成熟航空公司盈利的独有特征,所有国际大牌航空公司都把打造合理的航线网络作为运营的重中之重。促进国际航空运输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确立竞争政策在国际航空市场上的基础性地位,打造公平竞争的国际市场环境。航空公司作为市场主体,一方面要以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航线网络为核心,有的放矢地去拓展国际航线,避免恶性竞争;另一方面,要积极与政府、机场以及航空产业链相关方积极沟通,在国际枢纽建设、中转效率、国际国内网络衔接等方面做足功课,以大力发展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为契机,构建满足市场需求的全球航线网络。

      二是形成有持续竞争力的成本曲线。这是整个经济体系和经济体系竞争当中的不二法门。随着我国人均GDP从8000美元增加为30000美元,航空运输成本势必继续增加。要延长成本优势持续的时间,一个突围方向是通过行业体制改革,降低税收、制度等相关体制成本,切实提高民航系统运行效率,提高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另一个突围方向是创新。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建议相关部门统筹协调,为市场主体创造更为宽松的、更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航空公司要突破全球业已形成的市场竞争格局,也必须通过创新,开拓新的航空运输市场,打造新的服务产品,提高现有服务品质,引进新的运营模式,创立新的国际航空联盟等。

      总之,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带来持续的行业竞争力,更是民航获取更大发展空间的制胜法宝。(范幸丽)

上一篇:天津航空“航商”模式创新打造多业态航空服务

下一篇:飞机租赁市场爆发在即?海航系拟掷百亿美元买美国公司

主办单位:民航发展网     承办单位:北京盛世华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68160386    传真:010-88210800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其言论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

工信部备案许可:京ICP备190535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