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中,葛优葛大爷的“恐飞症”人尽皆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打死也不坐飞机”。关于他害怕坐飞机的段子层出不穷,据说有一次去戛纳参加电影节的时候,葛优倒了20多趟火车才到达目的地。说到底,“恐飞族”不敢坐飞机还是信不过飞机的安全性,就算不是“恐飞族”,很多人可能都会存在这样的疑虑——飞在天上的能有跑在地上的安全?
事实上,据联合国针对每十亿名旅客里程数的死亡人数统计,飞机的死亡数少于0.1,远低于轿车2.6、长途汽车0.2、轮船0.3。从科学的角度讲,飞机是最安全的旅行交通工具,因为其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约为三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如果有人每天坐一次飞机,要3223年才会遇上一次空难事故,发生的几率很小。飞机之所以如此安全,与其严密的检测过程密不可分,先进的检测技术、精密的检测仪器,强有力地保障了每一次飞行的安全,而在负责维护和检查飞机的工具中,排名首位的非工业内窥镜莫属。
技术人员使用工业内窥镜检测飞机发动机
飞机检测知多少
飞机被称为世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可见其检测精度非同一般。航空发动机是密封式结构,因此在日常检修时需要采取内窥手段,即远距离可视检测(Remote Visual Inspection, RVI)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光学手段将密封物体内部的状况传导出来,然后对光学图像进行评估、检测与诊断。工业内窥镜可以延长人类的视距,任意改变视线方向,因此在检测飞机时能够准确观察到内表面的状况,不需要“透视眼”也可以看清一切。此外,它还可以在不与目标对象发生接触、不形成任何破坏或损伤的前提下,将检测任务圆满完成,种种优势奠定了工业内窥镜“飞机检测一哥”的地位。
了解过工业内窥镜的特点,有人可能会好奇“飞机那么大,它都能检测什么部位呢?”其实工业内窥镜可是个“能力者”,从发动机到机身,像是引擎、燃油箱、机身内部、装在机身后段的辅助动力装置、各种管路的检查,比如空调、盥洗室等,都是它“看护”的对象。甚至原始设备制造商在制造发动机时,都会用到工业内窥镜来检查泄漏、腐蚀和表面裂缝,识别堵塞原因,探测外部物体等。日常检测飞机时,内窥镜的软管会进入观测物体内部,对目标对象进行拍照、录像、存储等操作,之后利用三维立体测量法得出高精度检测数据。通常来讲,一架飞机每完成500到800个飞行小时后,就需要用工业内窥镜对热部件,如燃烧室、涡轮叶等进行一次检查,时间为2小时左右。而当飞机飞行了20到24个月之后,则需要对发动机做一次全面的“大体检”,时间为6到8个小时。正是如此频繁且精密的检测,有力地将安全隐患排除在萌芽阶段,保障了每一次飞行的安全。
低调的“飞机检测专家”
奥林巴斯作为国际领先的光学企业,一直以来以其出色的影像产品为大众所熟知,但其实早在1970年奥林巴斯就通过研发首款具有数字读取功能的测厚仪,进入了工业领域,历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导者,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在工业内窥镜方面,奥林巴斯独有的TrueFeel技术,能够利用机械的响应性来实现电动辅助导向,使操纵杆操作变得轻松、灵敏,给人一种汽车动力转向的感觉。还有奥林巴斯独有的Tough Tapered Flex (TTF) 钨钢编织管,6.0mm纤细的末端、柔性渐变的管道使得插入性能大大提高,即便是像飞机发动机内部那样狭窄的路径也可以顺利通过。
奥林巴斯IPLEX NX2工业视频内窥镜
正因奥林巴斯拥有众多领先技术,很多国际品牌都在产品的检修手册中规定使用奥林巴斯的产品。比如美国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主要的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制造商之一,普拉特·惠特尼集团公司(Pratt & Whitney Group),就是奥林巴斯的忠实合作伙伴。除了卓越的产品,奥林巴斯还在华普发动机培训中心和CFM发动机培训中心担任教学工作,主要教授工业内窥镜的使用与检测,为中国航空航天领域培育了众多合格的操作者,“飞机检测专家”的称号当之无愧。
精密的检测工具、出色的检修专家,保证了每一次飞行都经过严格的安全监测,为每一位乘客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恐飞族”们还不卸下心理压力,马上预定机票,世界那么大,一起飞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