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翻新闻评论,除了航空公司抱屈,多数评论都在说,乱收费呀,太贪婪呀,早就该取缔了,等等。我真是很怀疑,这些人都没有买过火车票吗?同样的卧铺,上铺要攀爬,坐着不舒服,于是卖得便宜些。下铺方便起卧,很受欢迎,价格也就贵一些。这没有什么不妥吧?经济舱里多花几块钱,买个伸伸腿、葛优躺,有什么大不了。
「伸腿费」争议有些年头了。2011年春秋航空一推出「付费选座」,每一排每一座的价格可能都不同,出口和靠窗的位子最紧俏。当时就有乘客抱怨说,廉价航空太无耻了,连这点小钱也要赚。还有法律专家站出来,理直气壮说,乘客买票之后,就拥有座位权,至于选哪个座位,要依照「先到先得」惯例,自主选择。航空公司推出付费选座,这是侵犯了乘客「自由选择权」——拜托,哪有什么「先到先得」惯例。你买了经济舱机票,可以坐头等舱吗?
我们这时代有很多消费者,被惯得一身臭毛病,真把自己当成上帝。哪有什么自由选择权。商家提供服务的标准,只要没有欺诈,那是商家说了算。消费者拥有的仅仅是钞票权,买和不买,这才是自由选择。至于看起来让人不爽的「价格歧视」,那是宝贵的商业策略,与其怒气冲冲,还不如静下心来思考。
同样是经济舱座位,之所以区别收费,无非需求不同,价值不同。航空公司发现价值高低,将它卖出,增加收入,这是经营有方,对股东负责,这是公司的本分。乘客多花钱,买个舒坦,实在无可厚非。尤其身材高大的乘客,手长脚长没得舒展,他希望多花钱让旅途少受罪,邻座也轻松。这些宝贵的座位总比随机分配强。
这些座位一般很稀缺,不能制度化、价格化地将它们分配,恐怕还会造成争端和腐败。售票人员依照何种规则发放?先到先得,还是看脸熟,凭关系,还是靠嗓门大,态度强硬?不得而知,反正最需要的人,难以正常获得。
今年年初,我携妻儿到海南旅游,全程四个半小时。儿子第一次坐飞机,我想给他买个靠窗位子,这样可以避免打扰别人,还能看一看景致。订票时被告知,航空公司没有这项服务,只能换登机牌时询问,碰一碰运气。登机那天,我们早早赶到机场,请工作人员选座。说起来没什么大不了,可是花钱能解决的问题,变成要请求帮忙碰运气,也是挺不自在。即便是如此,那天我们还是未能如愿。上飞机之后,我们只能小心看着孩子,叮嘱他尽量安静。
现在想想,航空公司不敢大胆收「景观费」,就是出于舆论的压力。在电影院早有「情侣包厢」的时代,航空飞机还坚持「平等主义」,公司没法多赚钱,乘客没法舒坦——价格管制让谁都不好受,真让人无语。
民航改革已有多年,早年不许机票打折,公务舱和商务舱价格有天花板,后来全都放开。豪华航班多起来,更多的是低价票,很多地方甚至出现99元的超低票。航空公司甄别需求各异的人群,提供规格不同的服务,见缝插针地获取利润,这是大好事。他们在激烈竞争中还能赚钱,乘客也能获得好处。乘客想舒服,就得伸一伸腿,航空业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