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服务 >

当民航遇到媒体,哪种方法好?

发布日期:2016-06-24 来源:未知 下载此文章

  树欲禁风不止。

  近日,民航服务又一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前脚刚刚抨击完殴打民航一线员工的“空怒”,后脚又去平定旅客在航空器上的互殴。紧接着关于新闻“1+1节目中的延误结果假设,着实是引发了民航人的阵阵嘘声,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根据笔者的观察,当一些民航单位在面对媒体的监督报道时,一般有四种态度和方法:一是一味的指责、讨伐;二是及时、客观的传播;三是功过任人评说;四是敞开胸怀,积极主动沟通,真情欢迎社会公众、媒体舆论的监督。

  现在笔者就来分析一下每种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第一种方法,指责、讨伐只能逞一时之快,宣泄情绪而已。既不治标,也不治本。第二种方法是及时、客观的传播。这虽然是一条途径,但有时也有一面之词之嫌,不能充分体现公允,能量并不充足,旅客及社会公众认知接受度较低。第三种方法是功过任人评说,既不能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发声,只能是以讹传讹,难免会再次发生社会公众及传媒舆论误解误读,因此而丧失舆论阵地,丢失战略先机。第四种方法是敞开胸怀,积极主动沟通,真情欢迎社会公众、媒体舆论的监督,笔者认为这种态度和方法比较行之有效。

  作为民航人,我们要勇于承认在安全、正点、服务三个方面存在短板,只有直面现实,只视痛点,转变思维理念,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完全实现: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的更本变革。更要积极主动接纳,欢迎社会公众、有识之士、旅客媒体为我们的工作把脉瞧病,找到症结之所在,对症下药,方能实现标本兼治。因为,医不自治的故事,大家耳详能熟,它会影响客观的分析和诊断思维,从而容易导至误诊和误治。要治病就不害怕在聚光灯下,不怕手术刀,不惧怕打针吃药。那怕是药下重了,意见尖锐或偏激了。我们也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目前民航安全、正点、服务离旅客的期望值还存在差距。搞明白存在的问题在哪里,提升的空间就在哪里。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盘亘于运输航空安全的痼疾,不仅严重影响民航业乃至中国的的形象,更是民航业加快发展的拦路虎。对于运输航空安全顽症,非出重拳不可,非下猛药不行。标本兼治,严在治标,重在治本是最好的答案。以前民航业怕曝光问题,现在怕问题不曝光。有问题就查,藏着掖着反倒会酿成大问题。

  无论是悦耳的歌声,还是刺耳的铃声音,我们都要认真聆听,而且应以此契机,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的打一场飞行安全、空防安全、航班正点、真情服务的翻身仗。视每一次飞行起降为首飞,视空防安全为空杯,视航班正点为尊严,视真情服务为春雨。民航人对旅客、媒体、社会公众、有识之士的尊重,视如自己的生命一般珍贵。

  今天(6月24日)是中国民航安全运营2130天,中国民航史上最长的飞行安全运营记录,有民航人的努力,更有社会公众、有识之士、旅客媒体的共同推动。飞行安全是前提、是基础,如果没有飞行安全作为保障,我们的正点、服务是要大打折扣的。

  治理安全、正点、服务环境一个都不能少,民航业永远在路上。每一次航空事件探讨争论的背后,都蕴藏着进步的可能;每一次行业性反思,都因为民航人与您有一个共同目标——让飞行变得更为安全!让旅客出行变得更为顺畅!(程佟)

上一篇:首都机场提醒:近期出行旅客需注意

下一篇:乘机出行:坐哪种飞机最安全

主办单位:民航发展网     承办单位:北京盛世华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68160386    传真:010-88210800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其言论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

工信部备案许可:京ICP备190535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