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一架福州飞往北京的航班因为空调系统故障,飞行了半个多小时后返航,最终平安返回福州机场,机上并无人受伤。这个事件并不复杂,飞机巡航过程中,飞机的一个空调组件故障,机组申请下降高度,在下降过程中,另外一个空调组件又意外故障,机组按照检查单处置,并决定返航。返航过程中机组按程序人工放下客舱旅客氧气面罩,飞机安全降落福州机场。
此故障一出,很多飞行员戏称:“这简直就是飞行训练的模拟机科目。”因为这种故障,是典型的飞机缓慢释压造成的紧急下降,在每年飞行员复训中都要反复演练,故障处置对飞行员来说并没有难度,重点是要求飞机快速下降,在十分钟之内必须要下降到飞机能供氧的安全高度3000米。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旅客必须自主戴上氧气面罩,但网友“汶川魂”在网上发帖称,舱内弹出的氧气罩掉落的时候,很多乘客都不会用,此话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很多业内业外人士的热议。
同样的事例不只这一起。2012年3月9日,香港航空HX312航班空中座舱释压,机组按程序下降高度,旅客氧气面罩自动释放。在一两年前,中国民航的一架空客A330,澳洲回中国的航程中,在太平洋上空也出现了释压的故障。在这两次释压故障中,都有网友抱怨,氧气面罩自动释放了,但很多人不会佩戴,戴上了氧气面罩也没有氧气,而且在漫长的下降过程中,没有乘务员的帮助,非常无助。
今天我们不对佩戴氧气面罩的重要性和怎么佩戴做讨论,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我们每次在航班飞行前都要做佩戴氧气面罩的演示,但为什么还是有人不会佩戴氧气面罩呢?每次跨海域飞行,包括所有的洲际航班,机组都要演示飞机救生衣的佩戴方法和放置位置,但几乎没有旅客去检查和关心飞机座椅下的救生衣。作为一种密集载客的交通方式,我们对飞行安全的关注应该远远大于其它,但为什么我们旅客更多关注的是飞机的服务、航班的正点,而对飞机上的安全演示、座椅前的安全须知无动于衷呢?是因为旅客不关心自己的生命安全?还是他们压根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个回答应该是否定的,没有哪位旅客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大家真正重视自己的乘机飞行安全呢?
面对突然掉下的氧气面罩,大部分旅客都能本能的拉下佩戴呼吸,但不少旅客茫然无助,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危险状况下怎么去做的思想准备。经过专业训练的飞行员,遇到突然的空中释压,戴氧气面罩已是其本能反应。而对一个很少坐飞机的旅客来说,他并不知道飞机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故障,出现这种故障后应该怎么应对?虽然我们很多人都觉得这就像1+1=2一样简单,但不会做的人还是不会做。
我们的航空公司在日常的宣传工作中,更多的是从服务从硬件的角度出发吸引旅客,对飞行安全和故障的可能性的话题讳莫如深,旅客从购票登机到承运结束,几十个小时的时间里,只是在飞行前的短短几分钟接触有关飞行安全的话题,还期望能让所有人掌握和了解,这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飞行安全的保障不仅仅是飞行机组专业人士的训练,更需要旅客对飞行安全的关注和了解,对飞行机组指挥的积极配合,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旅客自救并救助其他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客舱安全飞行安全走到实处。这就需要旅客在平时多关注交通安全、飞行安全,多了解飞行知识,多积累有关乘机安全的注意事项,在飞机上多听多问多想,面对机组的演示和要求能积极学习配合。同时也需要我们民航人需要我们运营人能重视和面对这个问题。
也有人说航空公司的科普教育没有吸引力,时间短,形式内容过于陈旧,氧气面罩所做的视频没有新意,相对枯燥,乘客很不想看,也没看懂。
人们本来就比较抵制被动学习,如果自认为已经会的知识,他们可能更不愿意重视。我们应该让旅客知道,这不是学习的问题,而是掌握关乎生命的技能;这不仅仅是学会知识,而是提醒自己当面临这样的危险时需要有这样的心里预期。这不是一种飞行前的表演,而是一非常重要的客舱安全的警醒,在这种故障下,乘务员要自保,并不可能过来帮助你,自己帮助自己才是王道!航空公司在机票或者乘机事项上,应该着重提醒,引起旅客的注意。而不是机组在上面演示,旅客在下面打瞌睡的走过场。
佩戴氧气面罩看似简单,但里面有很多学问,如果我们从方式上做一些改变,在候机楼或者在飞机延误的过程中,增加一些旅客互动的活动,让旅客自己体验怎么佩戴氧气面罩,了解氧气面罩的重要性,让旅客现身说法,互相讨论提问,应该会比简单演示的效果好很多。
我作为一名旅客乘坐过美联航的飞机,在飞机上一名男性乘务员在做氧气面罩演示的时候加上了一段霹雳舞的情节。他用夸张的肢体动作演示,如果飞机掉落氧气面罩不佩戴就是伸着舌头窒息的下场;如果不拉那根小细绳,就会喘不上气。动作诙谐幽默,博得大家哈哈大笑。大家在欢笑之余,也学习了怎样佩戴氧气面罩。
在南航,你会发现,飞机的安全演示变成了水墨画,很多情节让人耳目一新;在乘坐深圳航空航班的时候,安全演示里我们的乘务员变成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她用纯真但幼稚的声音在做安全宣贯,让人抿嘴一笑的同时却牢牢吸引住了人的目光。这些都是一些有益的尝试,效果是不是比我们整齐划一的安全演示更好还需要时间的验证,但让人欣喜的发现,我们民航人做了这样的改变,也说明我们已经重视这个问题。
2014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为3.9亿人次,预测2015年将达到4.3亿人次。我们有如此庞大的乘机人数,但有关民航科普宣传和报道的网站并不多,相关的报纸杂志刊物也屈指可数;有关民航的新闻多是空难报道或者是吸引眼球的延误闹事的新闻,有关民航安全的科普却很少;同时愿意发声做民航安全宣传的真正的专业人士更是少之又少。这和我们这个民航旅客大国并不相符。要改变现状,首先要从宣传入手。
另外在我们的基本素质教育中,航空公司、民航局或者我们的教育部门应该象宣贯交通知识——给大家讲解红绿灯知识一样,宣传交通安全乘机安全,我们民航人应该能走进校园走进社会,和大家互动去宣传飞行安全的重要性。就像乘车要系上安全带一样,只有全社会都重视这个问题,才不会出现文章开头所说的,面对氧气面罩的掉落,很多人都不会佩戴的囧境。
这个话题展开很大,但是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不妨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在飞机你认真看过安全演示吗?有没有真正去检查座椅下是不是真的有救生衣?你会佩戴操作吗?飞机上有几个安全出口?逃生门在你前面还是后面?在乘务员氧气面罩的演示中,经常说的一句话:“在帮助别人前,请自己先戴好氧气面罩”,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能准确回答出这些问题的旅客朋友不多,我们民航的科普教育任重而道远。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乘机越来越安全!(姚永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