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机场空港 >

NEXTT项目发布 重新定义未来的机场旅行

发布日期:2018-05-30 来源:未知 下载此文章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和国际机场协会(ACI)发布了“新旅行体验与技术”(New Experience in Travel and Technologies,缩写为NEXTT)项目,通过重新设计乘客的旅程和对未来技术的应用改变如今的机场。NEXTT将聚焦在三个方面:机场外的活动、先进流程和交互式决策

  NEXTT将会搭建一个框架,机场和航空公司可以在框架内与政府和管制部门合作,联手打造乘客身份认证和乘客流管理的“关键数据支柱”,从而减少乘客在机场值机和安检处的停留时间。这个项目不仅考虑到航站楼内的空间,同时还包括多种类型的地面交通运输,并考虑到将部分乘客活动移到机场外进行的可能性。

  根据IATA的数据,到2036年全球旅客总量将达到如今的约两倍,因此现实对这种战略的需求也极为迫切。IATA预测,全球100座最大的机场几乎全部都需要在未来10年内开展一次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迪拜国际机场、希思罗机场、班加罗尔坎皮高达机场、史基浦机场和深圳机场参与了IATA的NEXTT项目的发布。由于NEXTT项目十分灵活,机场可根据自身条件探索如何利用这一项目的战略。

  IATA全球机场基础设施及燃油部主任赫曼·密斯特里(Hemant Mistry)说:“我们要做的是根据看到的好做法或措施行事,从而分享这些例子并在行业内创造动力。在我们看到需要标准化的时候,我们就推进标准化,但我们不会给每件事都设立标准。或者,我们在看到需要提升管制的时候,我们会采取一些措施促进规模性的策略实施。”

  和IATA一样,全球机场协会(ACI)也强调了NEXTT项目的灵活性,它可以在一段时期内满足不同机场的需求。全球机场协会董事长安吉拉·季腾斯(Angela Gittens)说:“一个景愿的不同部分可以应用在全球不同的区域。我们鼓励机场采用最合适自身运营的项目,因为不同的区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同时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管制环境。”

  NEXTT技术

  许多有助于在未来把机场运营带出机场的技术已经成为现实,或正处于发展中,其中包括乘客和行李预先安检、数字行李管理和追踪技术、数字值机和生物识别认证等。

  IATA机场、乘客、货物和安检部资深副总裁尼克·卡伦(Nick Careen)说:“这些项目中的一部分正处于推广中。比如IATA关于行李追踪的753号决议,或者致力于实现个人顺畅通过机场流程的单一身份认证(One Identity)项目。”

  季腾斯说:“其他项目还包括IATA的‘智能安检’和ACI利用ACRIS标准和机场航站楼信标的‘无缝旅行’项目。”

  关键在于利用技术将更多旅客活动带出机场,同时减少乘客实际花在值机柜台和安检通道的时间。未来将有更多航空旅客在火车站或其他交通枢纽值机,或在家网上值机,旅客的行李可以在值机地点或在家或酒店办理托运。

  季腾斯说:“就机场外的旅客活动来说,现在已经有机场和航司提供远程行李托运服务,也有第三方公司提供行李运送等服务。此外,许多旅行流程现在都能在线上或手机应用程序上远程完成。”

  先进的生物识别身份认证和扫描设备有助于极大地缩减安检扫描流程。一种设想是让安装在走道上的传感器扫描出可能需要进行额外安检流程的危险物品或乘客,从而使旅客可以从机场大门直接走到登机口。

  季腾斯说:“生物识别技术在短时间内就得到巨大发展,而技术一直在进步。再加上移动技术,它们能强有力地驱动NEXTT景愿走向现实。在安检方面,乘客认证是提供高效、基于风险响应的体验的关键。”

  参加NEXTT项目的机场将利用各种最合适自身情况的技术进行试点,以测试概念是否能获得成功,这也能帮助其他机场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

  乘客流程需要的空间减少,机场就能以增加零售和服务设施等方式增加非航空收益。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偏离当今的交通运输设计,乘客达到机场和从机场出发的方式也将发生改变。

  NEXTT从门口到门口

  设计公司Teague的首席品牌战略师德文·林戴尔(Devin Liddell)一直在研究未来交通运输(比如无人驾驶和移动服务)对城市的影响。

  他说:“机场需要帮助旅客联接空运和陆运,目前已经有了一些蓝图。在查看西班牙和日本的国内短程航线后,人们会想:‘我可以坐飞机来往这两座城市,我也可以搭火车来往这两座城市,而火车能让我直达市中心,所以我想搭火车。我想去我要去的地方。’”

  林戴尔认为“超级高铁”等交通的发展可能为短程航运带来威胁,除非航空业能够通过整合其他多种选项填补交通运输中的空缺。从门口到门口的服务将会越来越重要,而这也是NEXTT景愿的一部分。

  目前,迪拜机场正在研究如何利用交替的班车或同步无人驾驶电车将分散在城市不同地点的旅客(旅客根据航班在某地点等候)带到机场,然后用汽车把旅客直接带到相应航班的出发大厅。

  林戴尔认为这种无人驾驶地面运输形式会在不久的未来成为日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Teague的一项研究设想出一种更高效的无人驾驶校车,这款校车的智能功能可以让家长知道孩子实时位置。在接送孩子外的空闲时间,校车可以外包给亚马逊等提供自动快递运送服务,从而获取收益。

  随着无人驾驶和移动服务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且交通运输保持服务的时间更长,机场可以找到新的盈利来源。不过,这一趋势也引起了新的问题:如果未来旅客们都不开车了,机场的停车场该怎么办?

  林戴尔说:“在不久的未来,机场不会再需要那么多停车位了。一种可能是,我们都住在机场附近。机场的停车场可能成为新的发展热点,也可能最终被开发为高层公寓或整体规划的城中村。”

  这听说去像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林戴尔认为这是机场城市概念的自然且有意义的延伸,目前一些融合在机场内的酒店就是证明。

  咨询公司Royal Haskoning DHV的总监Kjell Kloosterziel也认为在机场停车的需求会下降。他说:“随着无人驾驶的引入,人们不再有在航站楼附近停车的需求,无人驾驶车辆会在乘客下车后自动开到距离机场很远的地方。所以短期停车场不再有用,而且很有可能被重新进行商业性开发。”

  NEXTT设计

  航空业资深设计师罗伯特·奇卡斯(Robert Chicas)表示,建筑师和设计师已经在现有以及未来机场的设计上考虑NEXTT的影响了。

  奇卡斯说:“我们在思考无人驾驶汽车、无线射频行李标签以及乘客和行李电子追踪等技术带来的影响是什么,但没人知道。所有人都在讨论未来的机场,但未来机场正在以缓慢的步伐走向现实。这归功于加速的技术发展周期。如果我们设想未来20年后会怎么样,那时的环境和现在将完全不同。

  “旅客们现在已经能在手机上追踪托运行李的位置,接下来的发展也会非常快:旅客可以通过手机把托运行李转运到酒店,或者先在餐厅用餐,之后在另一个地方取行李。乘客们可以决定行李的最终目的地是哪。随着这种便捷的现实,旅客们的感受会更好,因为可以控制自己的体验,这减少了旅行的交流感和不可预测性。旅客们也会花更多时间在零售和餐饮区,这会影响到机场的非航收益。”

  机遇在于将乘客体验当作一种联接目的地的“接口”。奇卡斯说:“机场会持续竞争以提供最佳的乘客体验,这是机场最重要的优先事项之一。机场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必须创造一种独特的地理感:乘客到达纽约的感觉应该不同于到达尤他或洛杉矶或布鲁塞尔或巴塞罗那。这种感受应该是文化上或直观感受上的,可以通过艺术或色彩和装饰等方面反映出来。”

  如果乘客到达的是加勒比海地区的机场,那么他们想看到加勒比地区的颜色,这和物料的使用有关,即使在餐食服务上也是如此。在机场创造地理感的方式是无穷尽的。

  奇卡斯说:“机场通常都把关注点放在出发区,而不是到达区,但到达区是向旅客介绍这座城市的完美起点。行李提取处通常都设在天花板很低的低层空间。如果把一部分行李提取点移出去释放更多空间,机场能为到达的旅客创造一种更热情、更愉悦的体验。”

  重设机场设施的目的

  就运输基础设施而言,奇卡斯指出,许多机场已经在设计中考虑到这一要素,并且只需要对腾出的一些地皮进行改造。他称,现代的交通运输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大家都认为停车场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小。

  奇卡斯认为,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工程师和设计师应该时刻将未来的交通运输方式记在心上。他说:“一般的停车位的楼层间距太小,而且很多停车库位是在斜坡上,所以占据的空间很大。如果停车场的楼层间距很高,可以在中间设置供汽车转弯用的螺旋弯道。当这个空间不再需要停车,那么螺旋弯道可以用来安装升降电梯和扶梯。这也是重设停车场用途的一种可能性。”

  “建筑师们习惯于把项目的服务年限设在30年左右。但看一下纽约的中央车站,它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我们也应该开始这样思考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为建筑物可以适应新变化,也能适应我们无法预料的新情况。航空业有很多适应性不足的设施,我们在设计交通设施、铁路、轻轨和机场时应该考虑到更久远的以后。”

  Corgan建筑事务所的总监John Trupiano赞同奇卡斯的看法。他说:“机场的寿命会决定很多事物。在许多成熟的机场,基础设施可能已经接近使用年限,这些机场很可能需要解决旅客便捷进入和移动的问题;处于使用寿命中期的机场未来可能更艰难一些,它们需要进行一些调整,或者重建;新机场的设计思维肯定完全不同,这些机场会基于我们认为未来所需的灵活性而建。”(原文来自Passenger Terminal World)

上一篇:盐城南洋机场:2号航站楼通过民航行业验收

下一篇: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空域规划汇报会在成都召开

主办单位:民航发展网     承办单位:北京盛世华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68160386    传真:010-88210800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其言论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

工信部备案许可:京ICP备190535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