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分布图
我国自2013年3月至2017年初四年间,从不同层次批复了6个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设立,其中国务院批复有1个: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剩下5个都是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联合批复的:华东地区的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西南地区的重庆临空经济区、华北地区的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华东地区的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华南地区的广州临空经济区。选择若干条件成熟的临空经济区开展试点示范,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挖掘内需增长潜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对于促进民航业发展、优化我国经济发展格局、全方位深化对外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2013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国内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正式落户郑州,这也是我国华中地区首个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是集航空、高铁、城际铁路、地铁、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综合枢纽,是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附近的新郑综合保税区为核心的航空经济体和航空都市区。根据规划,郑州航空港区将建设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郑州航空港区能纳入国家战略,既是河南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沿海地区传统制造业的兴起,支撑了中国在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但未来继续增长的空间很小。在发展高端制造业方面,国家需要有新的突破口,而发展以航空为依托的临空经济则是很好的机遇。
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功能布局图
2013年4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13年7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实行“市管为主、省级扶助”的领导体制,建立“两级三层”管理体制。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历了历史机遇—“新郑港区”应运而生、转型升级—“郑州航空港区”初具规模、再上台阶—“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乘势而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等发展阶段。在实验区获批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完成机构组建,为实验区各项事业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争取政策支持,为实验区的快速发展扫清政策体制障碍;规划先行,加紧编制各项具体规划,为实验区建设绘制实体蓝图;着力建设大枢纽,从新航站建设、新航线开辟等入手,提升航空物流业发展水平;加快培育大产业,为航空物流、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在实验区的聚集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围绕塑造大都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
根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按照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战略定位,以“一核领三区、两廊系三心、两轴连三环”为空间布局,其中“一核领三区”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核心,规划了北部城市综合服务区、东部临港型商展交易区、南部高端制造区;“两廊系三心”在穿越实验区的南水北调干渠与小清河生态廊道间规划了公共文化航空金融中心、生产性服务中心和航空会展交易中心;“两轴连三环”以穿越实验区东西南北的两条主干道为发展轴,将三条以机场为中心的环道连接起来。重点发展航空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
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的设立,对郑州乃至河南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为身处内陆的河南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具备了弯道赶超沿海城市的开放机遇,使河南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可以俯瞰全球,放眼未来;它打开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突破口,使中原崛起的梦想照进现实,使国家东部带动西部经济发展有了强大纽带;它打造了河南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平台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
201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复函》,标志着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设立,这也是我国华东地区首次成功申报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面积149平方公里,依托青岛新机场,遵循临空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引导和推进临空指向性强的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集聚发展,建设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协调发展,打造区域性航空枢纽、高端临空产业基地、对外开放引领区和现代化生态智慧空港城。
图: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功能布局图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集约开发、弹性发展的原则,科学确定开发强度,通过分区规划、产业准入、土地监管等方式实施管控性发展,构建“一核五区一带”空间发展格局,并同步带动周边区域建设发展。
“一核”指空港发展核,包括胶东国际机场及其周边区域,总面积3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客货运、航空保税物流、航空维修、航空培训等航空核心产业,建设航空公司运营总部和现代国际空港运营中枢。
“五区”包括通航产业区,位于核心区西南部,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公务机与通航运营、飞机整装交付、通航维修、通航培训等产业,打造在东北亚区域具有影响力的高端通航产业基地。二是航空制造产业区,位于核心区西部,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机电与零部件、飞机内饰件、航空电子仪器等航空关键制造业,配套发展机场专用设备、航空设备维修、航空特种装备、航空模具加工、航空食品精深加工等航空关联产业。发展卫星导航、智能装备、精密机械、3D打印等高端制造业。三是临空现代服务区,位于核心区南部,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金融租赁、离岸结算、航运保险、贸易融资等航空金融产业,以及会展、总部、创意、时尚等产业,打造现代空港商务区。四是航空特色社区,位于核心区东部李哥庄镇域,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发展居住、综合商贸、特色餐饮、健康养生等产业。五是示范区北区,位于青岛平度市南村镇,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大力发展航空配套、临空制造等航空偏好型产业。
“一带”为大沽河生态保护带。以大沽河水系为特质构建区域绿地景观网络,提升生态涵养功能,沿河两侧建设生态防护走廊、森林公园、水系景观等。通过大沽河生态保护带丰富示范区的发展底蕴,提升海洋、湿地、文化、航空内涵,打造具有特色辨识度的生态品质型示范区。发展沿河生态旅游、航空主题文化、时尚运动等产业。
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设立,将成为青岛发展的新引擎,大力推动青岛、胶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面向国际的发展窗口和外向型现代产业平台,有利于青岛市充分利用国家低空开放试点政策,优化通用航空产业布局,推进临空产业重大项目落地,抢占临空经济发展制高点,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打造青岛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
201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复函》(发改地区〔2016〕2209号),支持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这表明我国西南地区首次申报成功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为核心,范围涉及渝北区空港工业园区、创新经济走廊、悦来会展城、空港保税港区、仙桃大数据谷、渝北区核心城区等,定位为内陆开放空中门户、临空高端制造业集聚区、临空国际贸易中心、全国创新驱动核心区、低碳人文国际临空都市区。
重庆临空经济区主要分为临空制造区、临空商务区、临空物流区、临空会展区和临空都市农业区五大临空功能区。临空制造区打造智能终端、应用电子、智能装备及航空制造和航空维修与培训四大产业集群,改造提升汽摩等传统优势产业。预计到2020年,临空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临空商务区重点发展电子商务、高端商务、临空都市游和创新金融等产业。预计到2020年,跨境结算额达到1000亿美元,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社零总额达到85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临空物流区打造国际快件集散中心、辐射全国的欧洲商品分拨中心和主城最大的城市配送基地。预计到2020年,国际货物吞吐量达到50万吨以上,成为内陆地区重要的综合物流枢纽。临空会展区发展专业会展、航空会展及会展关联产业,构建会展全产业链。预计到2020年实现会展业年收入30亿元、关联产业年收入300亿元。临空都市农业区建设特色高效农产品基地,发展航空粮油制品、畜禽制品,规划建设名贵农产品和冷鲜食品分拨中心,发展生态观光项目。
在临空经济区的空间分布上,机场红线范围内32平方公里为机场控制区;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两路老城、空港新城、石盘河商务区、北部新区、悦来会展城等区域,以及龙溪、龙塔、龙山地区为商务服务区;空港工业园、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及5—10公里范围内的台商工业园、龙兴工业开发区为制造配送区;10公里范围以外的现代农业园区和镇街均为外围辐射区。
图:重庆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图
为加快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设,重庆临空经济区从以下三点着手:一是同市级平台组建联合开发平台公司,建立协调机构和规程,尽快出台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方案,对示范区统一规划、分区建设、分期推进。二是全力打造国际航空港,围绕“一场一园一镇”空间布局,推动T3A航站楼及第三跑道年内建成投用,加快建设铁路枢纽东环线,推动“11571”目标尽早实现。三是启动航空产业园规划建设,重点发展航空制造、航空服务等关联产业,推动重庆快件集散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促进远成物流城一期建成投用,打造中新合作航空领域集中展示区。
重庆处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节点上,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衔接和联动几大战略的重要枢纽。临空经济区的建成将充分释放重庆机场片区的发展潜力与资源整合能力,依托空港发展的商务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整合枢纽、口岸与保税区“三个三合一”资源,打通贸易通道,实现投资多元化与便利化,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使之成为助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新引擎,培育新的国际大都市增长极。
(四)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
201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2016-2020年)》,根据这份规划,北京市将与河北省合作共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促进京冀两地深度融合发展。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是我国华北地区首个临空经济区,以在建中的北京新机场为依托。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将围绕提升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保障国际一流的航空服务来建,将其打造为一个绿色低碳、智慧便捷、创新高效、活力人文的临空经济区,避免出现新的城乡结合部,届时新空港区域将发展成为中国的全球门户,首都的世界客厅,京津冀的新增长极。
临空经济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结合北京市和河北省城乡规划,依托交通干线和生态廊道,对接机场功能布局,规划航空物流区、科技创新区、服务保障区等3个组团。
航空物流区:位于新机场东北侧,规划面积约80平凡公里,依托综合交通网络,建设集多种方式为一体的空陆联运系统,重点发展航空物流、综合保税、电子商务等产业,打造国际航空物枢纽。
科技创新区:位于新机场南侧,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工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产业,建设航空科技孵化设施和服务平台,支持航空可创新创业;吸引航空工业领域知名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加强航空科技的国际合作,提升我国航空科技领域研发水平,打造我国航空科技穿心的重要基地。
服务保障区:位于新机场西侧,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结合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需要,配套建设航空运输相关企业的生产生活服务保障系统,适当发展航空科教、特色金融、商务会展等,建设综合服务保障基地。
临空经济区整体开发总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根据规划,临空经济区将聚焦会展、物流、高端制造业等产业,还将开展临空经济区能源综合利用规划研究设计、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设计、综合管廊实施、海绵城市实施等设计研究;构建临空经济区的综合保税区、起步区国际会展项目、轨道交通及站点一体化设计、湿地公园等。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产业疏解中,京津冀将打造“4+N”产业格局,即4个战略功能区和若干个合作共享平台。4个战略功能区分别是,曹妃甸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张承生态功能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作为京津冀一体化下产业发展的四大主要承接平台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新机场被视作首都发展又一引擎的话,那么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则将成为机场的经济腹地,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营养,将很好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新突破点。
(五)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民航局批准长宁区建立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是我国华东地区第二个获批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依托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规划范围北起天山西路到苏州河区域,东临淞虹路至外环线区域,南至沪青平公路,西迄七莘路,占地面积13.89平方公里,其中虹桥机场运营作业区占地7.15平方公里。未来的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将建设成为国际航空枢纽、全球航空企业总部基地、高端临空服务业集聚区、全国公务机运营基地和低碳绿色发展区。
虹桥机场占据了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一半的面积,目前总部设在示范区、并以虹桥国际机场为主运营机场的基地航空公司,占落户上海的基地航空公司总量的60%;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则是拥有20余年历史的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已集聚了信息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两大产业,还拥有航空管理、飞机销售、航空客运、航空货运、飞机维修、航空保障、通用航空服务、航空票务分销等航空相关业务企业百余家。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达1000余家,其中总部型企业约30家,世界500强企业10家。除此之外航空资源集聚、航空服务业快速发展、航空资源配置能力迅速提升,尤其是“十三五”期间,示范区内的航空服务业年均增速将力争达到12%以上,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也将力争超越20%,最终建成比较优势突出、产业体系完整、形态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国家级示范区。
随着各项政策的颁布和落实,长宁将会借助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发展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这也更加有利于片区临空产业的不断积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对外开放功能的提升,同时也为该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六)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
2017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航局以《关于支持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复函》(发改地区〔 2016 〕 2810号),同意广州设立临空经济示范区,这标志着我国华南地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成功设立。示范区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依托,规划范围东至流溪河、南至新石路、西至铁山河-106国道-镜湖大道、北至花都大道,总面积共135.5平方公里,其中机场区域面积41.64平方公里。广州市政府将围绕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着眼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化三大战略枢纽功能,重点将国际航空枢纽打造成为广州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使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成为枢纽功能完善、临空产业集聚、体制机制创新的新兴功能区域。
图: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功能布局图
目前示范区内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已入驻南方航空、九元航空等主基地航空公司和70多家航空公司,开通国际航线136条,通达全球216个航点,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点85个。示范区内临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新科宇航飞机维修G2机库项目竣工验收,广州空港经济区总部经济园、中澳新韩自贸产业园、穗佳华南空陆联运集散枢纽、白云机场商务航空服务基地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圆通速递、苏宁云商等13家企业将陆续入驻。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旅客智能分类便捷通关、“互联网+空港e通”、电商质量信息溯源、关检“三个一”查验、一站式作业、电商联动监管等改革项目,落实24小时国际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成为全国首个空港口岸查验配套服务费改革试点。
在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空港经济区未来20年将形成圈层的发展带动效应,提出以“大范围研究,小范围启动”的总体规划原则,落实空港经济区966平方公里研究范围、439 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范围;合理对接广州主城、花都、白云、萝岗、清远等周边城、区;结合北站、大田物流港的发展预期,充分发挥临空经济为特征的产业集聚优势;形成“港城一体、空铁一体、三港联动”的总体发展策略;构建“一心三廊、三港七区”的整体空间格局。
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成功获批,将有利于提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作为全球航空枢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民航国际化战略实施;有利于带动珠三角地区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探索航空经济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在临空经济领域的改革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通过对六个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分析,可以看出各个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发展已取得一些积极成效,紧紧围绕优化空间发展布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推进航空枢纽建设,构建立体交通系统;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构建高端产业体系;提升开放门户功能,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建设任务。这将不断释放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潜力,对于促进民航业发展、优化我国经济发展格局、全方位深化对外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来源:临空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