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机场空港 >

政协委员陈建英提案:龙洞堡机场可更名“双龙机场”

发布日期:2017-01-18 来源:未知 下载此文章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

  在政协十一届贵州省委员会五次会议上,政协委员陈建英递交了一份《关于将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更名为贵阳双龙国际机场的建议》的提案。她建议,将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更名为“贵阳双龙国际机场”。

  与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相呼应

  陈建英认为,机场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更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是乘坐飞机旅客对城市留下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的地方。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乘坐飞机已成为大众出行的普通交通运输工具。仅以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为例,1997年机场旅客吞吐量仅100万人次,2009年实现了500万人次,而在2013年就跃过1000万人次,2016年则达到1500万人次,跻身大型机场行列。机场航班航线增多,从而使得机场名称的传播频次高、传播范围广的优势日益凸现。因此,许多机场所在地政府,对机场命名这一资源价值的使用也十分重视。

  纵观国内机场命名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类:1、体现城市定位。如以景区命名机场,以表明该城市是旅游城市定位,如“安顺黄果树机场”。2、彰显城市特色及文化底蕴,如“山西忻州五台山机场”。3、提升城市品牌宣传,如“上海浦东机场”。

  2014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复成立的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以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区、经济发展桥头堡为定位,以“一核四区”为规划布局。这其中的“一核”即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核心区。而对如此重要定位,以“龙洞堡”冠以机场名称,已不适应新的区域经济变化发展需求,也与“双龙航空港”不能相互呼应。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资源浪费,“龙洞堡”当初是镇名,彰显不了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城市定位和城市功能,也起不到对外宣传提升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作用;二是地名太小,又不具有地域特色,旅客不熟悉进而不会关注;三是“堡”字为多音字,既读“bao”,又读“pu”,旅客在读音上不易准确把握,从而也增加了传播难度。

  更名理由充分,时机成熟

  据了解,政协委员陈建英,是贵州省机场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她仔细分析,将龙洞堡国际机场更名为“双龙国际机场”具有以下优势:1、“双龙”二字朗朗上口,好听好说且大气;2、能与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相呼应,有利于传播新区定位,名称辐射范围变大;3、具有代表性,有利于城市品牌营销,这种城市品牌传播是低成本且高效率的。在国内也有这样的先例,比如:“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原名为“天津张贵庄机场”,1994年天津市决定建设滨海新区后,为了凸显城市地域特色,1996年将天津张贵庄机场更名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从而成为宣传提升新区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享誉国内外。

  陈建英告诉记者,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从吕庄搬来已有整整20年,而她已经在本系统工作了近40年,见证了贵州航空的发展壮大。“根据机场地处周边龙洞堡和龙里,几年前,我们内部就有人提出将龙洞堡国际机场改名为贵阳双龙国际机场,但那个时候更名的理由似乎不成熟。现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成立了,机场更名为‘贵阳双龙国际机场’,理由充分,更名时机成熟”。

上一篇:“飞鸡”着陆虹桥机场 灵动喜迎酉鸡年

下一篇:澳门政府今年将向中央申请填海扩建机场

主办单位:民航发展网     承办单位:北京盛世华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68160386    传真:010-88210800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其言论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

工信部备案许可:京ICP备190535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