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机场空港 >

青岛新机场规划打造全国首个绿色海绵型机场

发布日期:2016-12-10 来源:未知 下载此文章

 从2013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至此“海绵城市”应运而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为此,青岛新机场规划打造全国第一个绿色海绵型机场,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强调生态海绵型机场建设,通过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调蓄的排水体系,构建从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四方面的海绵体系,达到有效的减低外排径流量、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的多种效果,实现削减峰值流量、控制面源污染、有效雨水综合回用的目标。

海绵机场体系的构建要求

水生态。《关于公布设区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数据通知》:新机场所在区域处于胶州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最低为75%(27.4mm)。

水环境。考虑现状大沽河、胶莱河及碧沟河的水质情况,确定面源污染削减率(以SS计)不低于45%。

水安全。排涝标准:场区整体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场区地坪自排标准为5年一遇;防洪标准:100 年一遇。

结合市政排水设计以及建设用地功能区划分,将青岛新机场划分为6个汇水分区,包括货运区、航站区、南工作区、北工作区、东飞行区、西飞行区汇水分区,面积从110 公顷到450公顷不等。

通过对青岛新机场下垫面解析,结合城市排水数据、土地利用状况以及降雨气象数据,构建产汇流模型,结果显示新机场本底年径流总量控制率36.6%,本底条件较差。径流控制工程将通过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在地块和道路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通过“绿色与灰色”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达到75%的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海绵机场体系的控制措施

结合青岛新机场区域位置特点、土壤条件、地形地势等,借鉴国外已有降雨径流管理导则的相关要求,结合国内已有低影响开发应用的经验,新机场海绵机场建设初步选择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以及雨水调蓄池等控制措施:

下凹式绿地: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

生物滞留设施: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

植草沟:用与雨水的前处理及雨水的运输,可代替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

透水铺装:补充地下水并具有一定的峰值流量削减和雨水净化作用。

雨水调蓄池: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其内, 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

2016年是新机场的全面开工年,各区域施工正在有序推进中,通过各部门统一协调以及各施工单位紧密配合建设,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新机场必将成为会呼吸的海绵机场。

“海绵机场”专题评审会召开

11月8日,青岛新机场“海绵机场”专题评审会在青岛市政设计院会议室召开,标志着“海绵机场”建设理念从构想正式走向实践,意味着青岛新机场将打造全国首个海绵机场。

“海绵机场”,旨在构建“源头滞蓄减排+过程绿色控制管理+末端生态调蓄入渗”的全体系化绿色雨水管理系统,通过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调蓄的排水体系,构建从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四方面的海绵体系,最终达到有效的减低外排径流量、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的多种效果,实现水径流控制率75%的突破,再生水利用超过50%的目标。

上一篇:杭州机场5120元停车费多收了800元 已与车主达成谅解

下一篇:国内机场首次成功实践连续下降与爬升运行

主办单位:民航发展网     承办单位:北京盛世华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68160386    传真:010-88210800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其言论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

工信部备案许可:京ICP备190535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