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如何通过整合数据信息,应用新技术,来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成为内蒙古机场集团在发展中始终着力解决的问题。随着升级版智能生产运行系统5月上线运行,这一问题的答案日益清晰。
升级版的智能生产运行系统系统由桌面端调度系统、手持终端航班信息系统、车辆地理信息系统、数字监控和语音调度等多套子系统无缝整合而成,对呼和浩特机场14个重点岗位和5家驻场单位实现了保障资源智能化调配、航班信息一体化发布、违规预警信息自动化发送、问询信息一键式查询、重要保障资源实时监控等功能。
智能化调配提高保障效率 航班计划效率提高
随着升级版智能生产运行系统启用,呼和浩特机场延续了14年的航班计划手工制作的时代终于结束。机场航班计划制作工作实现了电子化和智能化。
运行指挥中心指挥员姜宇介绍,自指挥中心2002年成立以来,航班次日计划制作一直延用手工录入、人工比对校核的方式。仅这一项工作平均每天需要两个人约3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旺季时候甚至会超过4个小时,而且航班次日计划安排错误也时有发生。“现在这项工作只需要一个人来做,数据融合、校对、勘错、修正,所有操作在15分钟内即可完成,效率大大提高了,数据精准性也得到了有效保证”。姜宇说。
而地服分公司客运部调度员惠腾飞和特种车队队长李晓伟也直接感受到了新系统带来的便利。系统针对保障任务分配,设计了自动化分配算法,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纸质台账进行时间轮训式排班的模式。此外,系统在进行任务自动分配时能够充分考虑机位布局、保障车辆类型、设备状态、人员资质、相邻任务时间间隔、任务总量等因素,还通过严格计算人员的总作业时间和前后任务的间歇时间,使人员、车辆、设备的安排更加紧凑有序,保障任务衔接更加顺畅。“不论是人员排班还是特种车辆分配,系统都会给予科学的安排,不用我们在纸上写写画画了。”
一线式信息传递确保及时准确 语音通话量减少了近70%
中午12时50分,在航班保障间隙,呼和浩特机场航班服务员金鑫鑫边吃午饭边用手指在手持终端上敲击着自己下一班要保障的航班号。仅过了几秒钟,终端屏幕上就弹出了该航班的详细信息,包括机型、预计到场时间和停机位都一清二楚。“自从有了手持终端系统,我可以简单便捷的查询航班的保障进度,信息传递更加准确了”。金鑫鑫说。
据了解,智能生产运行系统改变了以往航班保障信息完全依靠电话和对讲机传播的传统模式,采用一线式的信息传递方式,解决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误听误传现象引起的失真难题。调度员可以自行设定信息传达的范围,避免了信息重复发送和无效信息接收。工作人员能够利用开发定制的手持终端即时对讲、随时随地航班信息查询。
系统还可以针对不同的人员范围进行信息一体化发布。当机场启动大面积航班延误预警时,运行指挥员可以建立临时应急会议组,第一时间向参会单位发布信息。
据地服分公司的杨晓鑫介绍:“系统上线后,调度员与一线员工间对讲机信道堵塞、通信不畅、员工容易误听误传等通信难题都迎刃而解。一线员工与调度之间的语音通话量降低了近70%”。
系统启用后,在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再也听不到嘈杂的通信语音,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安静的环境。调度员工作量减少了,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决策,保障航班更顺畅地运行。
关键环节预警将安全防范关口前移 对保障环节进行全流程监控
业内人士表示,在机场的安全管理中,机坪监管和工作流程监督是重点也是难点。而新系统中的车辆地理信息系统对于重点、难点问题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以前检测车辆超速,只能由工作人员在机坪上用测速枪跟着车辆进行测定,距离太远就会造成测量误差。系统上线后,如果保障车辆在机坪行驶时超速,车辆地理信息系统就会自动弹出超速提醒信息,告知机坪监管员车辆超速”。呼和浩特机场飞行区管理部石岩边介绍,边点击系统任务栏中一辆正在作业的车辆演示。系统上清晰地显示着车辆的类型、速度和位置。
此外,当场务施工人员进入跑道施工前,只要在手持终端上点击正在施工,调度员就会收到跑道正在占用的信息。当有航班备降进行申请时,系统就会进行提醒,有效防止了跑道入侵的发生。
廊桥操作员杜树森则认为,系统的关键保障环节智能化监测和预警功能给他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减少了工作误差。“如果我们廊桥操作员未按照规定时间(系统提前设定)到岗,系统会提前5分钟(系统提前设定)自动发送信息进行预警提示”。
系统还可对停机位、廊桥及特种车辆使用次数自动累加,对超负荷运转的设施设备发出预警信息,便于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将设施设备故障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以前,即便全员上阵,也不能确保每一个保障环节都能被监控到。现在,调度员、值班领导不仅可以通过系统对保障环节进行全局把握,还能通过系统内部融合的数字监控平台一键调取保障实时场景。而当系统进行了违规行为提醒,工作人员未在一定的时限内纠正时,系统还会将违规情况进行‘越级’上报,有效避免了违规行为的发生”。石岩说。
此外,智能生产运行系统实现了信息自动录入、航班信息自动统计、员工工作量自动统计等功能,不仅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而且可以将一线人员的违规操作记录、未按规定时间到位记录、车辆超速记录、未按规定线路行驶记录等自动记入数据库,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得出违规频率、重点违规类型、人员的资质能力匹配情况、培训缺失内容等,使得管理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消除风险等级较高的隐患问题。
“随着采集数据的不断增加,不仅能让管理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机场的保障资源是否匹配,也能为机场甚至整个行业制定工作标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副经理刘鑫说。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内蒙古机场集团将信息科技定位为“落实集团战略的工具和手段、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管理输出的核心能力”。目前,包头机场和呼伦贝尔机场生产运行智能保障系统建设项目已经立项。未来,内蒙古机场集团将逐步在成员机场范围内推广智能生产运行系统,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