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国对外开放的现代国际航空枢纽港。这是国家民航局“十三五”规划里对成都的定位。如今,成都离这一定位又近了一步。
昨日下午,成都市政府、四川省机场集团与国航、海航、首都航空等6家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计划明年之内开通从成都出发至悉尼、洛杉矶、纽约、马德里等9个城市的定期直飞航线。届时,成都洲际定期直飞航线将达到19条,航线网络覆盖北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的重要枢纽城市。下一步,按照规划,成都希望到2020年国际直飞航线能达到70条,成为中国西部联通世界、对接全球的重要支点。
这样的雄心壮志,离不开实力的支撑。截至今年8月底,成都的通航城市达到199个,其中国内城市125个,国际及地区城市74个;开通航线258条,其中国内航线169条,国际(地区)航线89条。
2015年12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进出港人次首次突破4000万,成为名副其实的“航空第四城”。今年5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破土动工;8月,新机场高速公路开建,“一市两场”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作为内陆城市的成都,在全面推进国际化战略中,航空枢纽建设和国际航线的带动作用十分重要。”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眼下,成都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是当前重要任务。而建设国家级国际空港枢纽,对于成都提升国际交往的便利度,打造内陆开放型高地和国家门户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
正所谓“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五寸之键制阖之门”,在对外通道建设方面,成都一直在强调“互联互通”。正在成都举行的第22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以下简称“世航会”),是否会带来新变化,令人期待。
从“亚航会”到“世航会” 成都民航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回忆两年前拿下世航会主办权时的心情,四川省机场集团一名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成都为申办本届世航会做了很多努力,最终结果其实是“水到渠成”。
在击败法国巴黎机场、韩国仁川机场等国际知名机场后,世航会将重返中国的落脚点放到成都。这是被称为全球民航界“奥运会”的世航会自1995年举办以来,首次在中国中西部地区举办。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航空市场部副总经理唐一微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说,“2009年北京举办过世航会,这次是我们的主场,成都的市场潜力巨大。”在她看来,2012年成都成功举办第十届亚洲航线发展大会(以下简称“亚航会”),对于世航会落户蓉城有着重要作用。公开报道称,亚航会创下“参展商最多、会议规模最大、业界反响最好、获得成果最丰富”的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从“亚航会”到“世航会”,四年间,成都民航业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其中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国际(地区)航线的开通。
公开报道显示,2010年底,成都的国际(地区)航线只有37条。2012年举办亚洲航线发展大会后,成都陆续开通多哈、伦敦、墨尔本、法兰克福、旧金山、毛里求斯等地的定期洲际航线,加密前往亚洲各地的国际航线,航线网络通达全球,国际航线数量和国际航空市场,在中西部首屈一指。这样的频率和速度,业内称之为“罕见”。
就在这一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成为中国中西部率先进入“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的“佼佼者”。
2015年,双流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到4224万人次。截至今年8月,这一数字已达3033万人次,预计今年将达到4600万人次,其中,国际客流量将突破500万人次。
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国际化程度的标志之一,成都已经明确了开通国际(地区)航线的目标——2020年达到100条,其中国际直飞航线能达到70条。按照以往的经验,世航会的举办城市通常会得到参会人员的青睐,会后将迎来航线的密集开通期。
来自英国独立官方机构约克航空(York Aviation)的统计显示,世航会对承办城市的经济发展会带来巨大影响,特别在未来3年有望带来1.22亿英镑的增加值,其中97%的经济效益从新航线中获得。
事实上,机场早已由传统意义上的单一运送旅客和货物的场所,逐渐演变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不断吸引相关行业聚集。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临空经济会改变城市产业结构。“我们做过一个关于航空业对于区域经济影响力的研究,得出全国平均水平是1:8,即1个点的航空业产值能带动其他行业8个点的产值。”
从“单机场”到“双机场” 成都加速打造国际空港枢纽城市
面积约1400平方米、全开放设计,“主场作战”的成都选择以新机场——天府国际机场为模型作为亮相世航会的表现方式。
唐一微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阐释了自己的考量,“任何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如果以双流机场来展示,没有体现出四川和成都的发展,所以我们把希望定在未来,体现四川、成都以及航空的发展都是一步一步的。”
事实上,随着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成都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而造访者持续增加的同时,双流机场面临的压力也日趋明显。根据此前四川省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的预测,2020年,双流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将达到6200万人次,超过了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5000万人次的设计需求,修建新机场是客观需要。
如今,位于简阳的“第二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已经动工,预计将于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据悉,该机场不光是四川历史上投资体量最大的项目,也是国家“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
建成之后,天府国际机场将跻身为第四个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成都也将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座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
四川省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新机场将以国际航线为主导,与国际航线相关联的航班都将前往天府国际机场;而双流机场则将主要以国内航线为主,更多集中于国内点对点的航线。货运方面,两个机场则均将保留,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
不过,唐一微昨日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一市两场”的运营对大家来说都是挑战,“所以我们在最终确定它的运行模式时会非常谨慎,我们会去学习、借鉴,从中吸取经验。”上述四川省机场集团内部人士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无论二者最终如何分工,“一市两场”对成都构建大开放格局是有力的支撑。
当前,在打造“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方面,成都提出,着力打造国际空港枢纽城市,加快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和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提升,争取开通更多国际航线,完善空中客流物流体系,增强国际客货运中转业务功能,架设通达全球的空中丝绸之路。
按照规划,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及二期建设完成后,年客流量将达到9000万人次,加上双流机场的4000万人次,成都两个空港将达到全年1.3亿人次。一个国家级的国际空港枢纽指日可待。
从“概念”到“现实” 成都“15小时飞行圈”正在形成
对于成都在航空界所处的位置,曾有人形象地提出“15小时飞行圈”,即从成都出发,到首尔只需3小时,到东京只需6小时,到法兰克福只需10小时,即使跨越半个地球飞到纽约,也只需要15个小时。业内认为,在航空路线中,作为内陆城市的成都似乎比沿海城市更有优势,因为世界主要城市基本都在成都15小时的飞行圈内。
随着国际航线的密集开通,成都“15小时飞行圈”正逐渐从概念转化为现实。按照设想,成都将成为连接欧洲、非洲、中东与东南亚、大洋洲、北美洲之间理想的中转地。
的确,如今从成都出发,目的地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东京、阿布扎比、墨尔本、伦敦、多哈……特别是2013年以来,成都新开国际航线增长迅猛,在巩固面向欧洲、中东地区门户枢纽地位的同时,还实现了对大洋洲、北美洲及非洲“零”的突破。
“成都‘朝发夕至、通达全球’的国际航线网络正在逐步变成现实。”成都市物流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评价。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绿色城市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城市规划师徐辉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曾提到以3000公里为半径的“航空商务圈”概念,即一天可以到达一个地方参加商务活动,第二天再回去的范围。
徐辉认为,在国际交往上,成都的确具有一定的门户性特征,而随着我国参与国际交往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一带一路”之下,以成都为圆心,3000公里范围内将覆盖东亚、东南亚、南亚和部分西亚地区,未来交往将越来越密切。“我曾测算过,这个圈的总人口约是30亿人。”他说。
通道建设只是着眼世界的“先手棋”。对于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来说,不仅要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同时也要加快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加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全面提升国际交往便利度和交流合作紧密度,打造内陆开放型高地和国家门户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一位来自克罗地亚里耶卡机场的参展代表昨在世航会现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成都开通更多航线,将让游客出行更加便捷,同时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他也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开通到成都的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