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4日下午,安徽民航机场集团与安徽大学签订了《机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机场集团公司在机场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上再添新手段。
新桥机场的鸟情较为复杂。机场周边分布有小片树林、零星散布的乔木树,在新机场围界以外,还有一些闲置的农田和小型水塘,吸引了一些鸟类在其中活动。迄今为止,新桥机场共发现鸟类13目33科82种。其中,机场飞行区围界内部共发现鸟类16种,围界外部鸟类种类据不完统计有80种之多。
“签订协议主要是想借助科研力量,以科学方式切断鸟类在机场周边的食物链,让鸟不愿在机场周边栖息,但又不破坏环境。”合肥机场综保部万政云介绍说。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机场研究所鸟击防范专家卢贤锋认为,机场开展研究工作,受限于人力资源,与科研单位合作研究鸟击防范,不仅能搞预防能力,也能减少机场鸟击防范工作压力。而且根据经验,与科研单位有长期合作的机场,一般鸟击防范工作都开展得很好。鉴此,考虑到新桥机场周边生态环境好,合肥机场在转场前,机场集团即委托安徽大学专业机构对新桥机场进行鸟情调研。2014年5月,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再次参与了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的鸟击防治专项评估。此次合作协议的签订,引入高校科研力量服务于航空安全,将进一步推动机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有效的降低鸟击航空器风险。
“机场鸟击防范是一项迫切性、持久性难题,我非常看好机场与高校的合作,利用专业机构的科研力量,加强对机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从业人员的理论培训,一定可以提高机场鸟击防范工作水平,促进机场鸟击航空器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集团公司总经理周晞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