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翼飞机空难原因慢慢浮出水面。该事件发生后举世震惊,人们在探讨事件原因和如何预防的过程中,对有关驾驶舱门究竟应该从哪边开启的制度设计讨论甚嚣尘上。
这起空难发生后,有人说,由于现阶段安检工作日趋严格和完善,从外部突入驾驶舱的可能性不大,而驾驶舱里人员恶意行为风险在增加,应该将驾驶舱门开门权交给驾驶舱外。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飞机驾驶舱门究竟应该从哪边开启的问题。但从深层次上讲,这是一个制度与人如何协调、平衡、发展的问题。
近些年来,航空公司在运行安全上已经建立起世界通行、国际标准的制度和实施流程,安全有了基础性保证。这些制度是一种硬约束力,它是以强制性的形式约束人的行为,以中介的形式整合各种要素,规范着各种主体之间的关系。制度本质上是非中性的,没有皆大欢喜的制度。如果有人利用制度的这种属性作为破坏制度目标的工具,其结果就可能走向制度目标的反面。
显然,在这次空难中,副驾驶利用这种硬约束力,把制度变成控制飞机、控制人的工具。在制度蜕变失效后,我们虽然可以在事后再制订出新的制度,但制度不是万能的,制度都要靠人来执行。如果执行这种制度的是有意破坏制度目的的人,则制度本身就不能实现制订制度的初衷,就不能协调和规范个主体之间的关系,甚至帮了倒忙。
因次,通盘考量将制度建设和人联系起来,分析和研究人的思想在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中的作用,以补充、平衡、促进制度不能适应、规范的关系,将制度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辩证统一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的思想是软约束力,它是以道德的形式约束人的行为,这种软约束力需要自身的思想境界来支持,是需要教育和培养的。教育家卢梭认为,做人和生活是人类首要的和共同的职业。每一个人首先要认识人生、认识生活,知道做怎样的人,然后再从事其它的职业,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卢梭的教育理论体现在教育目的上就是要培养这样的自然人。这种教育和培养的责任不是哪一个组织、哪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系统的责任。
在这方面社会责任有所缺失的时候,用人单位就要补上这一课。航空公司也不例外。既要有外向管理的强制性约束,也要有内向思想教育的软手段。要依靠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工作发掘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激发高尚的公德心,树立起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的信念。
没有一种制度是永恒不变的,也没有一种制度放之四海而皆准。制度的设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对人、对人性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既不能坐井观天,闭门造车,也不能邯郸学步、饮鸩止渴,要把制度设计成为一种塑造人未来欲望和抱负的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如哲学家罗尔斯所指出的:社会制度的形成影响着社会成员,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想要成为的那种个人,以及他们所是的那种个人。这样的制度的建立并通过长期的实践,将这种外向的约束内化为人们的思维习惯,内化为人们的思想习惯,甚至生活方式,这种制度下的管理方式,就成为了“人文内涵式”的文化管理方式。(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