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之翼客机离奇坠毁,机上144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该航班的副驾驶“显然有摧毁飞机的意图”。飞行员变成“劫机者”?民航飞行还安全吗?
飞行员心理状况不稳定影响飞行安全
一架从西班牙巴塞罗那飞往德国杜塞尔多夫的空客a320客机24日在法国南部上普罗旺斯阿尔卑斯省山区坠毁。26日,法国马赛检察官罗比内说,德国之翼客机坠毁时,副驾驶员安德烈亚斯·卢比茨单独在驾驶舱里,并拒绝给机长开门。这名副驾驶员“显然有摧毁飞机的意图”。
27日,法国总理瓦尔斯接受采访时说,人们无法想象,一个受到充分信任的驾驶员,会关闭驾驶舱、阻止机长进入,然后使飞机撞山。法国总理府国务秘书让-玛丽·勒甘也表示,这是一起犯罪行为,可能是一场谋杀。副驾驶员为了自杀还使另外149人和他一起丧命。
飞行员患有精神疾病,或有自杀意图等导致飞机失事的案例早已有之。1982年2月9日,日本航空公司ja350航班从福冈机场飞往东京羽田机场途中坠毁,166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中,24名乘客遇难。调查发现,机长片桐清二有精神病史,把客机的第二台和第三台发动机推力反向器打开,导致飞机坠海,却第一个逃生。1994年8月21日,摩洛哥王家航空公司630航班在摩洛哥南部阿加迪尔市附近坠毁,40名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调查委员会认定,坠机系飞行员故意为之,是机长尤尼斯·哈亚提驾机自杀。
东航一名机长告诉记者,我国飞行员的体检标准和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从招飞开始,就要对飞行员的身体素质、精神和心理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并且这些检查均具有强制性。我国对民航飞行员体验标准仅比军机飞行员低一个档次。
在执行飞行任务前,每个飞行员都要进行血压、心跳、氧分压、酒精等多项检测。“一般飞行前,飞行员需要提前两个小时进场,航医会对飞行员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观察每个人当天的精神状况,一旦发现问题,航医会重点询问。同时,我国对飞行员的用药是有严格规定的,包括感冒药,嗜睡类的药物是不能服用的。航医有权视情况建议取消航班等。”这名飞行员说。
反锁舱门为何能够成功?
安德烈亚斯·卢比茨单独在驾驶舱里,并拒绝给机长开门为何能够成功?机长难道没有密码打开舱门吗?
据了解,“9·11”事件之后,出于提高飞机特别是机组反劫持能力的考虑,一些民航对舱门进出制度进行了修改。驾驶舱开关电门有三个状态:开锁“unlock”、正常“normal”、反锁“lock”。电门处于正常“normal”状态,驾驶舱之外的人可以通过输入密码来请求开门,但需要一个30秒的倒计时,此时驾驶舱内的舱门控制面板会有提示,舱内人员可以按拒绝,也可以按下电门同意。如果舱内人员选择拒绝,或者电门拨至反锁“lock”状态置之不理,舱外的人输对了密码也是无效的。
这样设计是出于避免出现劫机分子挟持乘务人员和乘客,以生命为要挟,获取密码得以开门的情形,但却给想要摧毁飞机的飞行员创造了机会。
2013年11月29日,莫桑比克航空公司470航班从首都起飞后失踪,次日被确认坠毁,27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黑匣子记录显示,机长费尔南德斯在客机失事前将自己反锁在驾驶舱内,拒绝副驾驶返回,3次手动操控,将客机飞行高度由1.15万米降至180米。
通过规范与制度保障把好飞行员安全关
3月26日,德国之翼航空坠机事故可能系副驾驶蓄意所为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发各国航空公司紧急修改驾驶舱操作规定。为了规避隐患,国外一些航空公司近年陆续规定,无论何种机型,在飞行过程中,驾驶舱必须时刻保证有两名机组成员同时在场。我国民航管理部门也采取了内容相同的措施。
记者从中国飞行员协会了解到,飞行员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航空安全,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此课题。我国民航界针对飞行员心理健康已经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个:
第一,在飞行员初次录取时进行心理测试,心理不过关的人员不允许进入航线飞行。目前使用的测试系统是由中国民航医学中心在综合国外的成熟系统上增强开发的,拥有较高的指导性。
第二,国内航空公司在飞行期间禁止只留一名飞行员在驾驶舱内。在飞行人员充足的航空公司尽量配备三名飞行员执行任务。有些公司配备两名飞行员执行航班,当其中一名飞行员因为生理需要而离开驾驶舱时必须指定一名客舱机组成员进入驾驶舱暂时监控。
目前,中国民航飞行员协会正在积极推动新的条例,将降低风险的方法由被动转为主动。其一,中国飞行员协会与华师大合作成立了飞行员心理咨询中心,实时并免费为飞行员提供心理疏导。其二,年内即将执行新的民航法规减少飞行员年度飞行时间,减轻飞行员工作负荷。其三,保障飞行员假期的切实执行,降低飞行员的疲劳程度。其四,对于一年内出现两次严重差错包括事故症候、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多位同事认为其行为怪异的飞行员,暂时停飞强制进行心理辅导。其五,心理中心要求进行精神鉴定的飞行员,在取得合格精神鉴定前不允许从事飞行运行。
法国调查人员称愿与德方调查人员共享资料
坠机原因不排除副驾驶无意间出错
德国之翼航空公司客机坠毁事件法方调查团负责人让-皮埃尔·米歇尔28日在接受法国电视台采访时说,法方将与德方调查团共享资料,双方的合作将完全透明。
米歇尔同时表示,客机副驾驶员卢比茨的人格特性是开展调查的一个重要线索,但不是唯一线索。他说,目前有关卢比茨人格特性的资料还不足以解释客机坠毁原因,因此不应排除其他假设,比如机械故障或卢比茨无意间出错等。
包括米歇尔在内的3名法国调查人员27日抵达德国。米歇尔表示,法方将与德方调查团共享资料和成果,双方的合作将完全透明,且合作将持续必要长的时间。
米歇尔说,目前还缺乏一些重要技术资料,尤其是客机第二个黑匣子的资料,可显示客机飞行的最后几分钟驾驶舱内操作情况。他说,500名法国调查人员目前正在客机坠毁地点开展调查,将努力给遇难者家属一个答案。
每位遇难者家属最多可获5万欧元资金帮助
法国宪兵发言人帕特里克·图龙3月27日在德国之翼客机坠毁地附近的塞讷镇举行的记者会上说,在客机坠毁现场已找到400至600块遗体残骸,无一遗体完整。
德国汉莎航空公司27日表示,公司已经开始向子公司德国之翼失事客机的遇难者家属提供资金帮助,每名遇难者的家属可以得到最多5万欧元。
专家解读
驾驶舱安全不难实现
德国之翼空难中,副驾驶涉嫌蓄意阻止机长返回驾驶舱并操纵客机撞山,这使客机驾驶舱安全问题受到关注。美国和加拿大航空专家说,依靠驾驶员录用前后的严格筛选、培训和评估,以及乘务人员的互相监督,驾驶舱安全不难实现。
美国西雅图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航空专家告诉新华社记者,航空安全涉及政府、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商三方。像此次事件暴露出的驾驶舱安全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客机运营商(即航空公司)方面。他说:“安全性措施并不难,一切等候美国联邦航空局的指示。”
据这名专家介绍,美国联邦航空局早就要求,任何时候都必须有至少两名机组人员待在驾驶舱内,一旦两名飞行员中的一人离开,必须有另一名机组人员填补空缺。而欧洲直到此次空难才出台类似规定。所以,像德国之翼机长被锁在驾驶舱门外这种事,在美国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就驾驶舱安全,专家说,对美国影响最大的是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2012年,美国联邦航空局发布了针对20人以上客机的驾驶舱舱门新规定,要求进行全面加固,使其无法被小型武器或手榴弹等爆破设备打开。同时要求飞行期间舱门紧锁,并控制驾驶舱的进入权限,未被指派进入驾驶舱的乘务人员禁止持有舱门密码。此后其他国家也仿效美国采取类似的加固舱门措施。
他说,除了加固舱门外,美国一些“9·11”事件受害者家属还在推动在驾驶舱安装“二级防护”,以阻止外人进入,避免劫机事件发生。至少一家美国航空公司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但总体来说争议很大。而此次德国之翼空难发生后,美国国会通过这一立法的可能性估计就更小了。
就飞行员精神问题,代表美国和加拿大飞行员的民航驾驶员协会26日发表声明说:“美国和加拿大的民航飞行员在被雇用前,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评估,包括评估其心理与情绪。被雇用的飞行员则要接受培训、体检以及‘航线运行安全审计’等项目的评估。美国联邦航空局和加拿大运输部的随机飞行检查也会对他们进行评估,这些评估贯穿他们的整个职业生涯。此外,所有飞行员和机舱乘务人员在飞行期间会互相监督、评估。一旦发生问题,可按规程处理。”
他山之石
各国如何保障驾驶舱安全?
德国之翼事件也引发了国际航企对于驾驶舱安全的关注。美国、马来西亚等国航企此前已有相关规定,而欧洲、北美、大洋洲的一些航空公司则在本次空难后相继出台新规,不允许只留一人在驾驶舱。
美国航空安全专家说,美国的航空公司遵循严格的安保程序,确保不会出现德国之翼4u9525航班那样的一名飞行员在驾驶舱的情况。
据航空公司飞行员协会称,每一个美国的航空公司都有方案确保驾驶舱内总是多于一个人。在美国航企,当一名飞行员离开驾驶舱的时候,另一名机组成员就会顶替他的位置。作为额外的预防措施,还有一名机组成员会用餐车挡住通往驾驶舱的通道。
2002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发布客舱门的新规定,要求加强驾驶舱门强度,使之无法用武力打开,也无法用小型武器或爆炸物打开。但是,专家称这些要求无法阻止机组成员在紧急情况下进入驾驶舱。
加拿大航空称将立刻着手改变驾驶舱制度。挪威航空宣布将实施两名机组成员必须同时在驾驶舱的规定,不过还要等待挪威民航当局的批准。英国易捷航空公司将从本月27日开始实行推行类似措施。
包括汉莎航空和柏林航空公司在内的德国航空公司称,它们也有计划尽快实施类似措施。
新西兰航空27日重新审核更新驾驶舱规章制度,要求航班随时保证两人在驾驶舱制度立即生效。“当两名飞行员其中之一需要短暂离开时,也要保证驾驶舱中有一名机组人员填补其不在场空缺。”
中国民航局26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航空公司在飞行途中驾驶舱内必须保持两人或以上,以防患于未然。
对于只有两名飞行员配置的单通道飞机,民航局要求,如因工作需要或者生理需要其中一人必须离开驾驶舱时,舱内必须再同时增加另一名机组成员,包括乘务员或者安全员,以保持舱内互相监督,防止类似事件发生。与此同时,民航局还在积极研究驾驶舱从内部封闭时,可从外部强制打开的可行性。